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结构性存款或迎“真假”考验

2020-04-08 18:42: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之下,对保本理财有替代作用的结构性存款可能会迎来一次“真假”考验。

  尽管17日三个月期美元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出现2008年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但随着美联储注入流动性的预期仍在,市场预计Libor仍可能下行。有银行资管人士昨日向上证报记者表示,美元Libor已持续多日在1%以下,如果向下至0甚至为负,市场上挂钩美元Libor的那些假结构性存款产品,就要弄假成真“被动触发”行权,“假结构”就此变成“真结构”。

  假结构变真结构?

  结构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将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

  由此可见,结构性存款涉及衍生品投资,存在一定投资风险。这类存款理论上收益浮动,但银行仍可通过设置宽松的触发条件,实质是以固定利率进行兑付。这也是市场上所称的“假结构产品”之一。

  以某股份行最近发售的一款6月期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其浮动利率根据美元一个月Libor表现确定,保底利率为1.65%,浮动利率范围为0或2.15%。其参考区间是美元一个月Libor小于或等于5%,如到期观察日美元一个月Libor突破5%,则浮动利率部分为0%(年化),如果未能突破则为2.15%(年化)。

  但现实是,短期内Libor基本不可能突破5%,这一结构被触发行权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这一结构性存款产品实则被锁定为固定利率,年化收益率为3.8%(最低1.65%+浮动2.15%)。

  “这其实就是假结构产品,市面上很多产品设定的触发区间是双向突破,在0%至5%。”某股份行资管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被触发的结构。但现在麻烦来了,有些银行产品设定的区间下限是0.5%,随着美联储降息放水,Libor预计远期下行,原本不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突然成为可能,假结构也就成了真结构。

  该资管人士表示,银行可能面临尴尬局面,特别是之前一些银行业务营销人员把这个存款当保本保收益产品跟客户推介。产品说明书虽然写得很清楚,但客户不一定“买账”。

  存量产品余额仍在高位

  2017年以来,结构性存款明显走热,银行纷纷加大发行规模。但问题随之而来,一是上述假结构产品横行,甚至并未挂钩衍生品;二是无资质银行也在发行相关产品。随着产品规模增大,风险也开始积聚。这些高收益率的结构性存款,也让银行付出了较高的付息成本,间接阻碍了融资成本下行。

  对此,监管部门已是数次出手,从2019年初的窗口指导到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再到近期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从产品运作管理、销售、违规展业,再到定价约束,对结构性存款进行了全方面的规范整顿。

  不过,目前结构性存款余额仍在高位。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为10.79万亿元,环比增长12.45%。尚不清楚挂钩利率的产品存量余额有多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