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

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亏损10% 责任到底在谁?

2020-06-20 16:55:17 来源:零售金融新视角

  投资者购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导致本金出现亏损,最终与银行产生纠纷的事件近年来屡发不止。不过在这些事件之中牵扯到的理财产品大多是银行代销的金融产品,在刚性兑付之下,过去银行自营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非常少见。

  不过很少亏损不代表不会亏损。来自上海的赵女士购买了恒生银行的理财产品,最终本金就亏损了10%,双方均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至今未达成一致和解方案。

  案例回顾

  据媒体报道,2017年赵女士在恒生银行办理业务,客户经理向其推荐一款名为“步步稳”的理财产品,产品挂钩恒生H股指数上市基金和华夏基金系列-华夏沪深300指数 ETF,号称9%的年化收益率,能保证90%本金安全,风险等级为PR3级。

  赵女士同意购买该产品,并在恒生银行做了风险评估问卷,但第一次评估结果显示其不满足购买条件。根据监管要求,投资者首次在一家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必须在线下网点做风险评估,且只能购买相应风险等级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如果赵女士的风险评估结果是稳健型,就只能购买PR1和PR2级理财产品。

  不过在客户经理指导下,赵女士又重新填了一次风险评估问卷,最终达到了购买条件。

  赵女士一共购买了三次“步步稳”产品,前两次均拿到了本金和回报,第三次赵女士通过网上银行购买该产品,但最终却亏损了10%本金,共亏损5万元。

  双方协商

  赵女士认为理财经理对产品的风险披露和对潜在的损失定义不到位,误导了消费者,对恒生银行提出质疑,并进行投诉。

  而恒生银行却反馈,查看赵女士首次购买“步步稳”理财产品的完整录像发现,理财经理解释清楚了该产品是结构性产品,本金保证比例是90%,没有赵女士所谓的“风险揭示不充分、不专业”的行为。

  双方均认为责任在对方,经过多次沟通之后,恒生银行提出给予赵女士5000元赔偿款,并口头表示后续可向其提供“大客户产品”,以高收益弥补赵女士损失。

  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事后赵女士发现理财顾问向其推荐的高收益产品仍具有较高风险,推荐的大客户存款利率还不如其他银行的普通存款高,要求银行返还剩余亏损的4.5万元。

  — 3 —

  案件梳理及责任划分

  在客户和银行发生纠纷之后,往往都认为责任在对方,但实际情况中,一方是完全过错方的可能性不大,一般都是双方都存在过错,均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在上述银行理财亏损案件中,涉及到的是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和普通理财产品不同,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指数、黄金、汇率、商品等衍生产品,预期收益率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区间,而且区间范围较大,比如1.5%~9%。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本金亏损。

  不过外资银行例外,很多外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不能100%保证本金安全,只承诺保障90%或95%本金安全,在不理想的情况下,投资者就可能损失5%或10%的本金。案件中赵女士前两次都拿到了理想的回报,第三次却损失了10%本金,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在整个理财过程中,赵女士最终亏损的10%本金究竟责任在谁?双方均有责任。

  从银行方面来看,虽然理财经理向赵女士揭露了产品的风险,本金可能产生10%损失,但第一次赵女士做风险评估时并未通过,说明赵女士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适合购买这一款产品。但理财经理却引导赵女士重新做风险评估,并且在其指导下通过了风险评估,令其能购买理财产品。但实际上,第二次风险评估结果并不符合赵女士的真实风险偏好。

  从赵女士方面来看,尽管是理财经理引导下做了两次风险评估,但确实是本人亲自填写,且在购买之前也了解到产品只保证90%本金安全,但她却只看到产品的高收益却忽略了潜在风险,最终产品亏损10%本金,本人也要负很大责任。

  银行理财不再保本,投资者自负盈亏,风险评估要重视

  过去很多年,银行理财产品都处于“刚性兑付”状态,不管理财资金实际投资收益如何,银行都会按期向投资者对付本金及预期的收益。但是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保本理财产品要彻底退出,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保本更不保收益,投资者在购买之前要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否则购买之后导致的亏损要自己承担。

  此外,投资者一定要重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投资者不管购买什么理财产品,往往在购买之前都需要做风险评估,但是其它理财产品的评估结果只作为一个参考,投资者可以购买超出风险评估结果的理财产品,只不过会收到一个提醒而已。

  但银行理财不同,投资者只能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去购买承受范围内的理财产品,如果不符合条件就无法购买。这是监管层给银行理财产品设置的第一道保障,让投资者购买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现实情况中,很多投资者为了能买到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第一次风险评估结果达不到要求,于是就去修改或是重新评估,导致买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如果最终产品亏损,投资者要为自己的不成熟行为付出代价。

  现实中,如果真的发生了纠纷,首先银行要调取当时购买理财产品的录像和录音,即“双录”,根据双录结果去定责任。如果投资者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自助终端机购买的理财产品,则代表银行员工未在线下予以指导,完全属于投资者自主行为,最终产生的亏损往往要由投资者来承担。

标签